20year

Our community has more than twenty years of history in Dallas. What began as five or six families coming together to study the Bible and pray together, quickly became a community that regularly gathered at nearby churches for Masses and meetings. As the numbers grew, they requested that the Diocese of Dallas help establish a permanent Chinese Catholic community in 1990. In 1992, we put our money together and purchased a small office building in Richardson, Texas. By the end of 1993, we had renovated it to become our sanctuary and activity hall. With the guidance of priests seconded from Taiwan and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Holy Spirit, our small community grew stronger in numbers and in faith.

飛向藍天


青少年情緒管理與性教育(二)

李翠婷

「親子懇談團體」又到了大家見面的時候了。心理治療師張宏秀博士和她專業的得力助手鄭文欣小姐已迫不及待的要「驗收」大家這一個月來的親子互動成果。這些用心的父母們果然沒讓博士失望,在完成家庭作業--第五個畫像(訪問子女)後,已能藉著自身的反省與同理心的建立使跨代模式的親子比較在實際生活中產生效用。對於大家熱烈的分享,博士不但能立即掌握重點給予個別正面的肯定和回饋,更能切中要害地針對大家不同的狀況提出深刻獨到的見解。真讓我見識到了何謂「術業有專攻」。

這一次懇談團體的主題是青少年的性教育。在這價值觀錯亂的時代,子女可能發生的婚前性行為無庸置疑正是父母心中最大的隱憂。我們該如何為即將單飛的子女找到那足以抗拒外來誘惑而又能自我保護的良方呢?在保守的中國家庭裏,我們又該如何與孩子談論這向來被視為禁忌的話題?甚至在積非成是的次文化圈中,父母又能如何介入給予青少年正確的指導?

幸好在今天的懇談團體中,張博士不但就不同層面做了最詳盡的資料蒐集,更加上她實際治療工作的豐富經驗,使大家能在很短的時間中具體的看清婚前性行為的成因與應對之道。大致上就家庭方面來說,除了父母早婚而成為子女學習的對象之外,青春期開始得過早或親子溝通不良等也都是可能的原因。就社會層面來說青少年受同儕的壓力或朋友的影響,再加上媒體的泛濫等,都更增加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再就心理層面來說則更為複雜,例如青少年成為被「性」所操縱的因素。接下來博士作了進一步詳細的闡述:

首先從為人父母的角度來說,家長必須很有智慧的辨明孩子對性的態度,然後引導孩子願對「守貞」向自己許下承諾。在推動這個議題的過程中,父母必須注意這原非透過恫嚇和操控能完成的。而是透過價值的澄清讓子女們自己願意去在意貞潔這件事。唯有如此在未來他們才可能盡最大努力來保護自己。在他們重視自己承諾的同時,父母的工作便是再度的強化這個動機,如此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必須對「性」有正確的觀念,因為「性」是天主所賜予的最美妙禮物之一。認識自己有性的需要是健康的。「性」是人類生命力、創造力、活力的泉源。而不是件羞慚的事。與其將之視為無法駕馭的洪水猛獸,不如將其導入適當的管道,因為只有內在自由的人才能泰然的處理自己的性需要。對於男性和女性在生理結構、心理狀態及需求上與生俱來有不同的特質。例如對於性的反應男性是偏向視覺的,因此極容易受到刺激;女性對「性」的態度在過去往往是被動壓抑甚至否認自己有「性」的需求,現在女性應將此需求重新與自身聯結,並清楚地認識在男女交往時的性慾發展過程,這是極為重要的。畢竟,了解得愈詳細,愈不易為情場老(小)手所引誘和操控。

另外一項極易造成婚前性行為的因素是出於情緒的需要。青少年為了填補自身的空虛而需要與他人產生強烈的親密感。但由於情緒與身體之間有一道模糊的界線,往往使得青少年誤以為透過身體的親密接觸可以解決他們的孤獨感。為了避免青少年將身體當成一項試驗品,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與孩子之間有足夠的親密感;滿足他們的情緒需要;或在人際關係上有正當的社交活動等,都能使孩子不易受到性的誘惑而去嚐試禁忌的遊戲。這才是最健康自然的保護之道。

還有另外一項婚前性關係是在一種男女雙方都未擁有健康自尊的情況下發生的。低自尊的男性極易利用「性」的征服來建立自己的價值感與安全感;而低自尊的女性則往往以付出「性」做為被男性接納的必要條件。在許多不幸的婚姻和兩性的暴力中,施虐者與受虐者經常處於一種共生的情境而無法自拔更是時有所聞。青少年的人格的成熟與否,這就成為我們父母該特別注意的。

其他如青少年同儕之間的壓力或社會上某些高成就人士所作出的不良示範都足以使孩子受到誤導。孩子必須很清楚自己的價值觀為何。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看清別人行為背後的理由是什麼?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極為危險的,當孩子能理性的去認識這些壓力和誤導時,才能更強而有力的捍衛自己的價值觀。

我覺得博士剖析的極為有理,但我如何知道我的孩子目前是處於那一個理解的層次呢?她說父母不妨透過「問問題」去找出孩子目前的價值觀。但要小心處理孩子和自己之間不同的價值觀。讓孩子充份了解性行為的後果是絕對必要的。試舉其大者:第一是性的知識,就博士所提的關於性病知識與症狀的資料顯示一旦受到性病的傳染多半是終身無法根治的。以美國目前的醫療體系來說,除了將會是一項龐大的醫療負擔外,自身也會成為感染源,再次把性病傳染給以後的性伴侶,這是一個一輩子都頭疼的問題。第二是萬一懷孕,如何處理非婚生子女也是一大道德考驗。如果墮胎,終身都會受到良心的譴責是否值得?更惶論心靈和身體的挫傷。我們希望孩子在婚前守貞,不要存有僥倖的心態,以為這些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對於「性」的知識我們希望孩子能最先由父母處取得正確的觀念,再來才是學校、同儕、媒體。但反觀今日的情勢實與此背道而馳。我們願意成為孩子第一個諮商的對象,而不是最後一個知道事情後果的人。但萬一你的孩子目前已有了性的經驗則仍必須接納他/她,無條件的愛他/她,了解他們的情況是單一對象或有多重性伴侶,如此才能避免更大的不幸。為人父母真是大不易,能聽到博士如此深入的解析,真是受益無窮。孩子們就像一株株稚嫩的幼苗,在長成大樹成為有用之材前,父母無盡的包容是孩子最幸福的溫床,而父母的無限愛心更是孩子眼中最美的甘露。我們的孩子是慈悲的天父所造,他們是天主的孩子。我們愛孩子就像天父無條件的愛了我們。願我們常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