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year

宗教與文化如同血與水,在人生當中是不可分的。這幾年來不僅是華人有許多宗教組織的建立,其他的各個少數族裔也不例外,都有以他們的母語為主的組織和宗教活動。雖然當代來自東方的北美第三波移民,人數大受限制,沒有像十九世紀來自歐洲的那麼多,但是相同的,東方人也把自己的信仰帶來了。即使基督宗教本來是歐洲人傳去的,現在卻難於脫離東方的母語。那些在城中區的老教堂,當年也都是各種歐洲族裔所蓋的,也曾經用他們自己的母語宣道和祭祀。語言是表達人們對真理之領會的工具。它必須能直接的,令人滿意的,傳達內心深處的感受。

「胡」與「誰」之一段笑話


江綏蒙席

根據世界日報四月廿一日十一頁 A 之報導:題目是「誰不來晚餐?」一訊說:「最近華府智庫常講的一句話是「誰不來晚餐?」Guess Who’s Not Coming to Dinner?利用 Who 和 Hu 的諧音,這句話變成「胡錦濤不來晚餐?」正由於不來晚餐,胡錦濤廿日的華府行變成「只是一次訪問」,而不是北京所希望的「國是訪問」。也正因為如此,胡錦濤將成為第一位首次正式訪問美國而未享受「國是訪問」待遇的中國國家主席。

回憶「胡」與「誰」,即Hu與Who的諧音一說,沒想到在咱們中國天主教會歷史上,「傳說」也有過這麼一段故事與笑話。

記得在咱們中國天主教會中曾有過兩位有名望之樞機主教。一位是香港之胡振中樞機主教,而另一位是聞名於世之于斌樞機主教。後者已去世,而胡振中樞機主教仍活在香港。有一天,于大樞機在天上得悉胡樞機病重,他便從天上撥一通電話向胡樞機慰問。結果當胡樞機接上電話時,便問對方:Who is calling and Who are you? (誰來電話?您是誰?) 而對方答說:I am Cardinal Paul Yu. Who are you? 于樞機卻反問他一句,於是胡樞機便回答說:I am Cardinal Hu. Whom you are telling to. (我乃是胡樞機,您正在與他談話呀!) 於是二人便大笑一聲。

因此「胡」Hu 與「誰」Who?便成為名人諧音笑話之趣聞了。

二○○六年四月廿三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