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year

Our community has more than twenty years of history in Dallas. What began as five or six families coming together to study the Bible and pray together, quickly became a community that regularly gathered at nearby churches for Masses and meetings. As the numbers grew, they requested that the Diocese of Dallas help establish a permanent Chinese Catholic community in 1990. In 1992, we put our money together and purchased a small office building in Richardson, Texas. By the end of 1993, we had renovated it to become our sanctuary and activity hall. With the guidance of priests seconded from Taiwan and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Holy Spirit, our small community grew stronger in numbers and in faith.

飛向藍天-青少年情緒管理與性教育(三)


李翠婷


今天的「親子懇談團體」顯得特別熱鬧,因為在心理治療師張宏秀博士的正式信函邀請下,我們的青少年朋友隨著父母很踴躍的出席了這次以他們為「老師」,父母為「學 生」的懇談會。

這次的懇談會分為四個部份。第一個部份分為兩個小組,父母的區塊由鄭文欣小姐帶領進行影片觀看,以了解現今校園中對青少年性教育輔導的情形。青少年的小組則另闢一室由張博士帶領進行分享。說實話當時我還真蠻好奇他們的秘密會議,不知道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膏藥,很期待謎底的揭曉。

在這部以美國文化為背景下的性教育影片中,製作單位透過了三方面(1)青少年群(片中以黑人青少年男女居多)(2)成人(有性經驗的過來人)(3)輔導老師/心理專家作了非常詳細的解析,使我們更清楚的了解青少年「性」心理發展過程的變化。由單純的「朋友」發展到對「性」有興趣的「異性朋友」,青少年在不斷探索對「性」的感受中改變了自己的行為。又由於此時青少年正處於情緒起伏最不穩定的時期,在荷爾蒙的影響下所產生的性衝動就很容易失控。但據研究顯示對於性行為的感受男女依然是有很大的區別。例如男孩子對此行為自覺正向的居多;而女孩子則多為負向的覺得這是一種錯誤,其理由不外是因為事後了解到自己尚未作好心理準備。專家們在影片中對「性」過 程的發展階段以棒球運動的概念作了清楚的劃分。第一壘:男女的親吻;第二壘:腰部以上的探索;第三壘:腰部以下的探索;第四壘:產生性行為。每位青少年都必須在事前對此有清楚的認識。專家更大聲疾呼,在每個階段中青少年男女都必須確定自己要不要這樣的關係,並且有能力隨時喊「停」。事實上,男女雙方在婚前發展到第三個階段就已經是極危險的事了。專家更要女孩好好想想「他夠好嗎?」並且釐清當妳拒絕對方的要求時是無關「信任」對方與否,而是對方是否「尊重」妳。男孩偏向不停需索,女孩則必須懂得拒絕以保護自己。專家提醒男女交往不宜太快發生親密的肢體接觸,特別是雙方只剩性關係時,其實極易破壞雙方的正常關係發展,也錯失了在發展過程中所應有的愉悅感。對於「親密感」的需要,身體並不是唯一的選擇;事實上也可以透過心理上的高層次主動來達到。

當青少年遇上對方提出性要求或有此趨向的情勢時,有幾個策略是可供應用的, 包括: 1 、明確的向對方說「No」;2、想辦法一起做其他的事,分散注意力;3、告訴他/她你尚未準備好;4、直接離開現場,不要予以理會。記住不要受對方言語的煽動與誘惑。千萬不要相信一次的性行為不可能懷孕的話,或者任何在此情形下的愛的保證。而更多的實際統計發現,男生通常是不會準備保險套的(何況保險套其實也不保險),也不要小覻了性病的傳染力。青少年朋友對「性」有全方位的認識是有利無弊的。

這部影片不只是用來教導青少年,更教育了我這個中國媽媽,我們都有即將單飛的孩子,這些觀念與知識,父母正好可以用來幫助我們的孩子。

接下來的第二個部份,張博士在與青少年朋友一番懇談後,終於打開了大門,謎底揭曉讓父母們「圍觀」他們的互動。這一個階段父母們真的是只能作壁上觀不能發言,完全透過聆聽青少年的心聲來觀察他們並作自我省思。這其中青少年子女的分享,當然有些言論令父母訝異的地方,但也因此而更顯示出雙方溝通與了解的必要性。

張博士提出了三個問題請青少年朋友分享心聲:

問題一:你認為什麼是在美國文化生長的中國青少年最感棘手的問題,並且有關文化上的差異你認為什麼是中國父母所難以了解的事?

綜合青少年朋友的心聲,孩子們認為中國父母最不了解的是他們在美國文化影響下,所受到同儕在社交上認同的壓力。例如:雖然生活在美國社會裡,但父母依然用過去在自己傳統文化裡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像是不愛重視外表;努力用功讀書;不要交男/女朋友等。殊不知在美國的校園中課業學習生活與社交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對只著重在課業成績的父母來說,不能了解孩子在同儕中需要被認同,不想被視為無名小卒的壓力;他們希望受到同儕的喜愛;有正面的形象的渴望;他們都希望自己是出眾的。父母們不了解他們的外表、穿著打扮、一舉一動,甚至如何說話,交什麼樣的朋友,在在都在別人的評斷下,也都在在關係到他們能否被接納,生活能否過得愉快。他們認為有快樂的社交/學校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對他們的心裡上來說有很大的幫助,但往往父母仍只用考試成續來要求他們。因為對中國父母來說看到 孩子或幫助孩子獲致成功,是他們所認為的愛;而對在美國文化生長下的青少年都認為尊重才是父母愛子女的表現。他們不想去滿足父母的期望,而希望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擁有快樂的人生。

張博士很用心的傾聽並提到了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心理需求層次理論。雖然坐在外圍的父母們心裡也有話想說,但張博士再次提醒大家必須好好觀察,將感受默存於心。

問題二:你對「親密關係」或「親密」的定義為何?在開車上路前你需要取得駕照與相關的安全知識,那麼你認為在進入兩性關係之前是否也該做一些功課?

對於這個題目,青少年朋友也很大方的侃侃而談,他們認為「親密」基本上就是一種「感覺」。「愛」是必須有「責任」的。他們很明白當你與一個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時,就必須犧牲自己的時間,同時經常關心對方的需要。在兩性親密關係中,他們認為熱情是不可或缺的,對肢體的接觸有強烈的渴望(一種熱情的表達方式),並認為在高中階段關始結交男、女朋友是非常適當的時機,雖然大多數的父母並不這麼想。但基本上他們認為上大學時,就應已準備好(有交過男/女朋友的經驗,懂得安全的知識),有面對兩 性關係在理論與實務上的能力。

張博士在這個分享題上,就青少年與父母都提出了語重心長的建議,請孩子不要忘了父母是他們最好的資源及人生顧問;父母也必須了解除了父母之外,孩子還需要其他的成人來幫助他們解決疑難。你的孩子是否具有這樣的人際網呢?父母對孩子必須開誠佈公,讓孩子知道有關兩性關係中的事實真相。孩子也必須在兩性關係的學習過程中,慢慢縮小範圍,知道自己想尋找什麼?而現在自己又正在做什麼?

清楚男女交往的界限在那裡,男女之間的親密感並非只來自生理,而事實上生理的親密感會消失,而心理的親密感卻是更為持久的。我們不希望因為性的誤用而引來諸如情緒性的報復、懷孕、性病等的事件。雖然相較於其他文化,亞洲孩子發生這類問題較少,但仍千萬別只單純的看到對方的片面,畢竟性病的來源往往是隱而不察的。

問題三:你為什麼反對婚前性行為?在男女約會的時候,對處理「親密關係」你有什麼策略?它的界線在那裡?

這個問題我覺得極好,青少年朋友提到了他們反對婚前性行為是因為這將會對婚姻中的另一半造成不公,並且婚前性行為的本身就會產生內疚感。加上「性」如果是一種生理的反射,一旦變成只是生理的運動,即會失去它的神聖性。無論男女都為天主所造,「性」是上帝所賜予的美好禮物,沒有適當的時機,被外因中斷或操之過急對雙方都是一種殺傷力,而且兩性關係應如醇酒是需要時間的醖釀才能品嚐到它最動人的滋味。質與量的考量,安全與否的顧慮,能不能令人感到有趣味,在建立良好的關係中是不可能在短時間中達成的。

張博士更補充道,在男女交往中應自我學習不受操控與被操控。更要有拒絕對方要求的勇氣。這不僅是為自己亦是為了對方的益處,明白兩人的交往不是為了取悅對方而是愛對方。張博士更明確地表示不要與「孤立」的人交往,這一類的人沒有朋友,往往在處理兩性關係中也會有許多障礙。另外男女交往時應以團體的形式出現較佳,因為在團體中更容易觀察到對方的真實性格,也較不易如單獨相處時為取悅 對方而刻意表現出對方所想見到的自己。要避免單獨相處的時間,因為這樣也同時可避免兩人之間產生性誘惑。如果在約會後有進一步交往的打算,就更應該設法去了解對方的家庭,甚至與對方的家庭實際往來,觀察對方父母間相處的情形,因為這些都關係到在他們所教養的子女身上所產生的連帶影響。這個影響作為交往時的考量將對你未來的幸福具有絕對的價值。

結束了前面的懇談,第三個部份,張博士為我們做了「易子而習」的配對,孩子們是父母諮詢的對象,父母們都向青少年朋友們虛心請益。雖然每個家庭都有不同關心的議題(內容各家保密,我也不得而知),但從第四個部份的回饋分享看來,每位父母對我們青少年朋友的大方、穩重與成熟都感到訝異(讓我覺得自己是否也太小看了自己的女兒),孩子們提供許多父母與青少年相處時的建言,對在座的每個家庭一定都有極大的助益。

今天真是上了豐富的一堂課,張博士所提出的兩性交往知識、觀察與策略也希望我們的青少年朋友能銘記在心,不只了解對方更認識自己。會後鄭文欣小姐更提供了青少年性教育方面的書單,為「吾家有子/女初長成」的父母們,提供了更深入了解的方向。